寧夏夜市

從“網紅”到“長紅” 懷遠夜市緣何火出圈

暮色初合,西夏區懷遠觀光夜市在炙烤的滋啦聲、鍋鏟碰撞的叮噹聲、攤販的吆喝聲中悄然甦醒,辣糊糊的辛香、羊肉串的焦香、牛奶醪糟的奶香、烤生蠔的蒜香在此交織,瀰漫於人流如織的街區,升騰起濃郁的人間煙火氣。矩陣式的大紅燈籠高懸,餐車屋頂上的橙色暖光如蜜流淌,古典與現代交融的光影,為長街蒙上一層柔焦濾鏡。

在這裡,有人滿足味蕾,有人尋覓情懷,有人參觀了網紅打卡點。人來人往間,懷遠觀光夜市也經歷著蛻變。如今,它已是寧夏夜市的「頂流」,2024年創下2.4億元的銷售額。

承載回憶

大學生的「深夜食堂」

在銀川,懷遠觀光夜市如同一家「深夜食堂」,深深融入市民生活。據夜市管理方銀川君美盛經營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「君美盛」)總經理馬福堂介紹,懷遠觀光夜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銀川棉紡廠附近的零星路邊攤。後來,夜市規模逐漸擴大,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創業者。此處銷售品類日益豐富,不僅有特色小吃,還有百貨。2004年,西夏區政府正式設立「懷遠夜市」,將零散攤位集中管理,步入規範化管理階段。2012年,西夏區又引入了君美盛。2019年,為了促進旅遊產業發展,「懷遠夜市」更名為「懷遠觀光夜市」。

「現在大家說起懷遠觀光夜市,聊得最多的是這裡的美食。事實上,我們接管時,百貨攤位的數量遠遠超過餐飲攤位。」馬福堂介紹,2012年,懷遠觀光夜市有70多家餐飲攤位和500多戶百貨攤位。目前,懷遠觀光夜市有474家商戶,其中273戶為餐飲經營戶。

其實,這一資料的變遷也不難理解。懷遠觀光夜市的興起,學子功不可沒。懷遠觀光夜市周邊有寧夏大學、北方民族大學等高校,龐大師生群體為這裡埋下了商機,而平價的美食、便捷的購物體驗精準契合他們的消費需求。電商行業的興起,則加速了百貨攤位的式微。

位於懷遠觀光夜市西12號的老賴家炒米飯是家人氣頗旺的「元老」店,經營時間已長達22年。20多年前,湖北人賴少平帶著一家老小來銀投靠親戚,他開過麵店,也有過養豬賠本的經歷,最終選擇在懷遠觀光夜市做起了不需要太多本錢的炒米飯生意。「炒米飯經濟實惠,還頂飽,很受學生的歡迎。」如今賴少平已經63歲了,兒子賴浩和他一起經營著店鋪,賴浩告訴記者,這些年他家的炒米飯口味沒變過,許多畢業的大學生,甚至去了外地的大學生,還會回來買他家的炒米飯,找找回憶。事實上,像這樣的老店,懷遠觀光夜市有20多家。

三次蝶變

從雜亂到標杆

在小紅書推薦的懷遠觀光夜市必吃榜裡,吳記雞蛋牛奶醪糟位列其中。今年是店鋪的主人吳維華在懷遠觀光夜市擺攤的第21年,回憶往昔,他用「翻天覆地」來形容夜市的變化。

吳維華原本是附近工廠的職工,由於工廠效益不景氣,2005年他和妻子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懷遠觀光夜市賣現磨豆漿,以此補貼家用。21年間,他家的餐車也不斷變化著模樣,2005年剛擺攤時,餐車是自家改造的簡易版小推車。2012年,換成了與周邊商戶大小相似的不鏽鋼餐車。2018年,市場升級改造,他家餐車不再具有「個性」,是一列橫臥夜市的「小火車」餐車中的一節「車廂」,這次更替讓他與妻子告別了日曬雨淋的日子。2023年,吳維華家的餐車變得氣質出眾、自帶古韻,而且更加安全、舒適。

事實上,吳維華家餐車的變化,是懷遠觀光夜市三次蝶變的縮影。馬福堂介紹,君美盛接手懷遠觀光夜市時,周圍環境髒亂差,攤販隨意擺攤現象嚴重,各餐車的大小、風格迥異。為了使夜市整體更加美觀,君美盛在加強環境衛生整治、規範攤主經營行為的同時,還對餐車款式進行了統一。環境衛生和形象的提升,也為客流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。2014年,懷遠觀光夜市的日均客流量達到了2萬多人次,這也引起了多家區外媒體甚至中央媒體的關注,接二連三的報道瞬間點燃了懷遠觀光夜市的人氣,從此,這裡不再以本地遊客為主,外地觀光遊客成為不容小覷的力量。

2018年,為了抓住流量密碼,西夏區對懷遠觀光夜市進行提檔升級,並進行了氛圍營造,將298輛餐車統一設計為一列小火車造型。雖然外觀變美了,但是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,比如餐車內沒有電,商戶普遍使用煤氣罐,餐車裡沒有油煙淨化裝置等。儘管如此,面貌一新的懷遠觀光夜市再次點燃人們的消費熱情,馬福堂猶記得改造後迎來的第一個小長假,即國慶假期,懷遠觀光夜市單日接待量最多時達15萬多人次,一度導致附近街道擁堵,許多商鋪達到了支付軟體的收款上限。「當時,賣水果的攤位一晚上營業額達到5萬多元,小吃攤位一晚上的營業額普遍在兩三萬元,每個商戶見到我都樂呵呵的。」馬福堂說道。

2023年,懷遠觀光夜市進行了第三次升級改造,除形象提升外,西夏區和管理方更加註重環保和安全。「現在這個餐車的設計方案,我們改了3版。」馬福堂介紹,目前夜市所使用的餐車用防火材質建造,每一輛餐車都通電且安裝了油煙淨化裝置。餐車仿古造型和房頂上連線成線的景觀燈飾,與整個街區的風格相得益彰。

中央廚房

守護舌尖上的安全

在懷遠觀光夜市,餐飲店鋪休息是要請假的。不是為了防止商戶偷懶,而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,因為夜市上所有餐飲攤點的食材都要在「中央廚房」加工和檢驗,私自加工的食材不允許售賣。「我們公司的工作人員,每天都會對照請假表實地檢視請假商戶是否出攤,如若發現當天沒有在『中央廚房』加工食材卻在晚上正常經營的,除給予停業一週的處罰,還將給予最高5000元的處罰。」馬福堂坦言,懷遠觀光夜市承載著近500戶家庭的生計和無數消費者的信賴,如今名響全國的成績來之不易,食品安全就是夜市的生命線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

在夜市上,商戶加工製作的基本都是半成品,各種蘸料、發酵的麵糰、串好的肉串菜串都在哪裡加工?答案是位於文萃南街的「中央廚房」。2019年年底,君美盛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中心,該公司免費提供場地和設備,商戶和食材從不同通道進入加工中心,商戶進來前需要更換衣物統一著裝,進行消毒。食材需在分揀室經過去皮、挑揀等環節才能正式進入加工車間,每個商戶都有專屬的加工臺。此外,加工中心還配備快速檢測辦公室,對商戶的食材及初加工食品進行食品安全檢測並留樣。今年,君美盛將對「中央廚房」進行改造升級,並更新部分加工設備。

吃得安全,吃得也全面。在懷遠觀光夜市,除了能吃到本地特色美食,還有許多外地熱門小吃。「前幾年,我們嚴格控制同一種美食的經營戶不得超過3家,這兩年雖然沒有嚴格控制在3家以下,但依然在監控,同類店鋪太多,我們依舊會啟動清理機制。正因為這樣,現在夜市才會聚集這麼多不同品類的美食。」馬福堂介紹,該公司對夜市美食的價格也進行嚴格把控,要求商戶的利潤不得超過30%,杜絕宰客現象的發生。

懷遠觀光夜市成為「網紅」後,前來打卡的人越來越多,對於生意人而言,這代表著財富密碼。為什麼近年來懷遠觀光夜市沒有出現商戶爆發式增長?「我們每天都在淘汰商戶,以營業額評判這款美食是否受歡迎,不受歡迎的就會被淘汰,日均營業額不到500元就會被淘汰。在夜市,淘汰率最高的恰恰是網紅美食,一般都不超過3個月。」馬福堂介紹。

「我已經更換3個品種了。」28歲的馮陽說道。從廣東的一所大學畢業後,馮陽開啟了返鄉創業之旅,他選擇的第一站就是煙火氣最旺的懷遠觀光夜市。馮陽選擇的第一款美食是廣州最具特色的腸粉,原以為會大受歡迎,沒想到創業的熱情被澆了一盆冷水。一個多月後,他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選擇了塔可,簡單說來就是一種以玉米薄餅為底,包括肉類或蔬菜及特色醬料而成的美食。沒想到,這次嘗試也沒有獲得好的收益。最後,馮陽又做起無骨雞爪,如今日均營業額已達到800多元。「我對未來還是挺有信心的,將研製出更多口味的產品,爭取讓銷售量再漲一漲。」馮陽說道。

老商戶吳維華一開始銷售的也不是牛奶雞蛋醪糟,他是在2018年才從蘭州引進了這個品類,經過改良成為懷遠觀光夜市的首家牛奶雞蛋醪糟店。如今,他家日營業額為2000元至3000元,並且有6家加盟店,最遠的加盟店在北京,更有網友慕名從上海乘飛機而來,只為嘗一嘗他家的美食。

文化加持

解鎖文旅融合新玩法

未來,懷遠觀光夜市將不僅僅是美食的代名詞,而是一處有著文化內涵的美食聚集區。事實上,西夏區一直嘗試突破懷遠觀光夜市「逛吃」的單一標籤,不斷深化「文旅+夜市」融合模式,從而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,進一步促進消費。

今年農曆小年夜,西夏區將2025年「在寧夏·非遺過大年」第三屆民俗文化節活動搬到了懷遠觀光夜市,一場驚豔四座的非遺創意服飾秀引燃全場。來自寧夏大學、北方民族大學等院校的模特穿戴著融合非遺元素的服飾,完美演繹了剪紙、扎染、麻編等非遺代表性專案蘊含的傳統美、工藝美和文化美。其中,六套剪紙藝術服飾尤為引人注目,本就巧妙精美的剪紙,在傳承人的匠心獨運下,經過細緻裁剪、精心雕刻與熨燙整形,讓傳統技藝以時尚的形式「活」了起來。

近期西夏區將啟動懷遠商圈文化設施提升專案,該專案將建設懷遠夜市公眾活動舞臺、公共散點舞臺、特色服務場景、IP形象打卡點等。「我們將透過對夜間經濟空間佈局的合理規劃,打造夜市文化供給和服務體系,完善服務設施,以顯著的建築昭示、豐富的文化展示、獨特的藝術創意和有趣的互動體驗,加以獨具懷遠特色的異域美食,吸引遊客及市民,為夜間經濟的文遊發展創造良好環境。」西夏區文化體育旅遊廣電局局長馬海波介紹,今年夏季該專案完工後,西夏區將在懷遠觀光夜市創新發展夜演、夜展、夜娛、夜秀、夜播等業態,推出「夜市直播秀 」、3D光影秀、在地文化體驗街區、街頭藝術表演等常態化、品質化、特色化夜間文旅消費體驗產品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寧夏夜市:交通攻略、必吃美食排行榜與周邊一日遊行程推薦
  • 寧夏觀光旅遊局官方指南
  • 銀川懷遠商圈文化發展白皮書
  • 大西北夜市文化研究期刊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