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末淺入秋,天氣熱未消。穿過曲徑通幽處,步入別緻小院,正當唇乾舌燥時,飄來陣陣咖啡醇香,此時來一口冰美式,主打鬆弛和愜意。
這樣的場景不只在城市,在鄉村也愈發多見。距離佛山主城區10多公里外的禪城區南莊鎮,是傳統的嶺南水鄉,近年來湧現出一批鄉村咖啡店,被人稱為「村咖」。
每一家「村咖」背後,都有一段獨特故事。他們當中,有「90後」熱血青年返鄉創業的堅守;也有前上市公司高管轉換賽道的求索。
當咖啡邂逅鄉村,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?又能為當地的發展帶來什麼?

近年來,紫南村大力發展鄉村文旅,成功建立4A景區。
下午2點,見好院子「貓店長」團團又營業了。面對陌生人來訪,團團慵懶地蜷縮在一角,凝視著窗外的風景。
氤氳香氣中,主人文掌櫃探出頭來,小心翼翼地為剛衝好的咖啡拉花。
「我是被『騙』來的。」談及來紫南村開咖啡店的初衷,文掌櫃淡然一笑。

紫洞村入選全省首批「百千萬工程」典型村。
文掌櫃全名文慶源,曾經營佛山第一家新三板掛牌的廣告公關公司。後來,眼看著傳統廣告行業到了「天花板」,文慶源把公司賣了,和妻子過上了「提前退休」的生活。
咖啡,文慶源一直就很喜歡。2021年,休整一番後的他再度創業,主要圍繞咖啡開展創意設計和文化推廣。「反正天天都要喝咖啡,不如自己做一家店,讓我們的文創產品也可以對外展示體驗。」
在朋友的引薦下,文慶源來到了紫南村。
文慶源來佛山打拼有20年了,之前甚少來南莊,過去對這裡的印象是:建陶工業發達,但汙染較多。讓他沒想到的是,此時的南莊早已華麗蝶變。尤其是紫南村,優美的環境和和善的鄉風,令他一見傾心。「這裡的道路、綠化、景觀都經過精心打造,很漂亮且安靜,雖然商家不多,但每一家都有特色。」
主打鬆弛的文慶源,就這樣換了賽道,一頭扎進了鄉村。後來,儘管有合作伙伴離開了紫南村,但他依然選擇堅守。「開店不只是為了經營,更希望有個朋友聚會的地方。」
2公里外,90後羅銘明也是被南莊鄉村的環境吸引,選擇回鄉創業。他是紫洞村人,但大學畢業後就外出工作生活,4年前才回到村裡發展。
「回村裡沒那麼大壓力,比較舒服。」由於半路出家,羅銘明專門拜師學藝,從品鑑、研磨到衝煮,系統學習咖啡製作,並在多項賽事中奪得冠軍。
學成之後,羅銘明決定要「霸頭位」,開起了全村第一家咖啡店——細藝咖啡。「所謂『細藝』既是『細小的技藝』,也可理解為找點事做,不讓自己閒下來。」

羅銘明從外地回鄉創業,開起了全村第一家咖啡店。
咖啡店不僅是一門生意,更是代表城市「小資生活」的生活方式。城裡的咖啡店遍地開花,同質化嚴重。而「村咖」則是城鄉融合的新媒介,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消費體驗。
見好院子和細藝咖啡都是由舊村屋改造而成。前者坐落在紫南村的洛神雲築民宿群裡,斑駁的外牆被刷成溫暖的橙色,內裡擺滿精美文創,一派精緻、悠閒的格調;後者用瓦片和鐵皮做屋頂,白色打底,主打原木風,追求簡約野趣。
村裡開了家咖啡店,對於過慣了傳統水鄉生活的村民來說,還是件新鮮事。
在紫洞村,細藝咖啡剛開時,就有村民來圍觀、嚐鮮,甚至評頭論足。在紫南村,見好院子有了一群「忠粉」。在羅格村的大道西咖啡館,村中老人喝著美式,侃侃而談年輕時在澳門「左手菠蘿油,右手咖啡」的美好時光……
當「有事沒事,來杯美式」的風從城市吹向南莊鄉村,精緻與粗獷,潮流與鄉野,碰撞出別樣的風景。
在鄉村開咖啡店,雖不像城市那樣「卷」,但也面臨不一樣的考驗。
除了寓居田園的獨特場景,「村咖」的差異化還在於特色。當源於城市的咖啡消費「下沉」到鄉村,要激發起消費需求,就需進行「在地化」的改造創新,逐步培育使用者習慣。
羅銘明一直努力嘗試讓咖啡在鄉村「破圈」。

見好院子擺滿精美文創,一派精緻、悠閒的格調。
鄉親們喝不慣咖啡焦苦的味道,羅銘明就將紫洞村盛產的黃皮,與咖啡混合製作。黃皮的清甜生津中和了咖啡的苦澀,果香與醇香相得益彰,這樣一杯名為「紫洞初夏」的咖啡特調老少咸宜,一經推出便成為爆款。
咖啡店要長久經營下去,除了有好的出品,還要有足夠的客群。相比起人流聚集的城市商圈,「村咖」最大的考驗就是流量。
見好院子的店不大,只有4、5張桌子,平時的工作日,客人零星,文慶源乾脆下午才營業。但到了週末或節假日,也會出現排隊「爆單」的現象。
紫南村是遠近聞名的「明星村」,近年來大力發展旅遊,吸引了不少遊客。但在文慶源看來,客流的數量和質量都與想象中存在一定差距。
雖然客流未如理想,但因為鄉村運營的成本較低,再加上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,所以創業這三年來,見好院子賺錢不多,但總體還能維持下去。只是今年以來,可能因為雨水較多,生意也有不少影響。
紫洞村不如紫南村有名氣,細藝咖啡缺乏「自帶」的流量,於是將目光投向周邊的建陶企業、展廳。為了能發展更多的常客,羅銘明甚至會親自配送外賣。
「在村裡開咖啡店,要耐得住寂寞。」羅銘明也失落過。剛開店的時候,疫情反覆,生意慘淡,入不敷出,他曾經想過關店,但對咖啡的熱愛和情懷,支撐他咬著牙堅持下去。
「人少也要開。只要還有客人想喝你的咖啡,就要讓他能找到你。」羅銘明說。

細藝咖啡逐漸打出了品牌,不僅在南莊深受好評,還吸引了外地的咖啡愛好者慕名而來。
在羅銘明的努力下,細藝咖啡逐漸打出了品牌,不僅在南莊深受好評,還吸引了外地的咖啡愛好者慕名而來。最近,由於店面裝修暫時歇業,一群「鐵粉」迫不及待,盼望早日重新開店。
不過,對於流量,羅銘明較為謹慎。他坦言,有些店一開始會有很大的客流,但3-6月後就會出現後勁不繼,這對專注做咖啡的人來說並非好事。「不貪圖一時虛火,更需注重品質,一步步將口碑做起來,形成穩定的客群。」
「佛系」的文慶源也從未想過把見好院子打造成網紅店。「真來了潑天的富貴,我也接不住,沒必要花很多錢去推廣。」
經營「村咖」,文慶源不僅要引流,更看重的是「入圈」。
自從在村裡開店後,他結識了很多咖啡同好,也獲得不少行業資源。「我們雖然只是一家小店,但環境和氛圍很好,產品也不錯,常常會有人來談合作,希望我們把品牌複製出去。」
透過「村咖」的連線,文慶源自主設計的咖啡豆包裝罐、手衝濾杯等產品,成為貴陽精品咖啡店聯名款,也在各大咖啡節上閃亮登場。
這個起自南莊水鄉的咖啡文創品牌,從佛山走向了全國。
「我喝了那麼多咖啡,還是這個味最『正』,錯過一次要等一年!」談起紫洞黃皮咖啡,來自廣州的遊客陳偉雄至今仍回味無窮。
2個月前,2024年中國南莊紫洞黃皮歡樂嘉年華上,這座村莊的鬆弛感吸引不少遊客流連忘返,而由羅銘明精心調製的黃皮咖啡更是令人「一試入魂」,半天便被搶購一空。
「村咖」正成為鄉村文旅的新寵,為鄉村產業升級帶來更多新業態和新場景。而鄉村文旅所引入的龐大客流,也為「村咖」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。「村咖」與鄉村文旅,是水到渠成,更是雙向奔赴。
近年來,南莊打出「魅力水鄉·中國南莊」品牌,大力發展水鄉文旅,轄下18個行政村也發揮各自優勢,打造「一村一品」。

見好院子坐落在紫南村的洛神雲築民宿群裡,斑駁的外牆被刷成溫暖的橙色。
紫南村是南莊鄉村文旅的先行者。該村率先探索文旅融合的產業振興路徑,大手筆投入,先後建成和引入「紫南三館」、洛神雲築民宿、阿農灣農耕文化園、紫南船說等專案,形成農旅、文博、研學等豐富業態,成功建立國家4A級旅遊景區,每年吸引數百萬人次觀光遊玩。見好院子正是跟隨著這波文旅熱而進駐紫南村。
隔壁的紫洞村,是全省首批「百千萬工程」典型村。歷史上,這裡商貿發達,曾被稱為「小廣州」,還是革命烈士羅登賢的故鄉。近年來,紫洞村深挖紅色文化、黃皮文化、洪拳文化等,連續4年舉辦黃皮文化節,推動文旅產業啟用千年古村。
「我們村文旅資源很豐富,既有古火山遺址、800年老榕樹等自然奇觀,也保留了紫洞古墟、三華羅氏大宗祠等古建風貌。」對於村裡的「威水史」,羅銘明如數家珍。他對家鄉的熱愛,融入一杯杯手衝咖啡之中,越焙越香。
當然,無論是紫南、紫洞還是南莊,在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大道上,還只是剛起步,和國內鄉村文旅標杆相比,仍有較大差距。身處其中,文慶源和羅銘明也深知,這裡存在業態不夠豐富、交通不便、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短板。
但他們仍然對南莊水鄉文旅的未來充滿期待。
今年9月,紫洞村附近,廣州美院佛山校區正式如火如荼建設中,建成開學後將吸引成百上千的年輕藝術才俊雲集。在緊鄰廣美佛山校區、紫南文化旅遊區的地塊,南莊還在推進廣美藝術小鎮專案,規劃建設可容納4-5萬人/天的大型綜合性音樂基地。不久前,南京悠悠行文化簽約進駐南莊,擬設立灣區專案總部,帶來國內知名的銀河左岸音樂節品牌。
面對政府引導和資本的介入,文慶源有了新構想。他心中的「村咖」,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,還是一個共享咖啡室,有意從業或想開店的人都能在這裡體驗、分享和獲得培訓,並定期舉辦咖啡沙龍,成為咖啡愛好者的樂園。
羅銘明則還記得,小時候常常跟著外婆到村中「趁墟」,客似雲來,貨如輪轉,好不熱鬧。
他希望,以後的「村咖」越來越多,成行成市,讓紫洞古墟上演新時代的浪漫與繁華。
參考資料
- 深度探索南庄住宿:南庄民宿特輯 - 精選特色旅宿體驗
- 禪城區文化觀光指南 - 官方旅遊資源手冊
- 紫南村文化園區導覽地圖
- 南庄水鄉風情畫冊 - 攝影師實地採集
- 嶺南咖啡文化發展史 - 地方產業研究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