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踏上巴厘島了!空氣裡那股混合著雞蛋花香、淡淡鹹味和不知道什麼香料的氣息,立刻鑽進鼻子裡。這不就是專屬於熱帶島嶼的歡迎儀式嗎?老實說,出發前我做的功課不是看海灘,而是狂掃各種在地小吃清單!身為一個看到路邊攤眼睛就會發亮、聞到炭烤香腳步就會自動轉彎的貪吃鬼,這次目標超明確:就是要挖出那些讓巴厘島人從小吃到大的滋味,那些藏在巷弄裡、市場角落、甚至路邊小發財車上的巴厘島當地美食攻略:十大必試經典小吃精華。別跟我講什麼五星級餐廳(雖然偶爾也想享受一下啦),接地氣的小吃才是認識一個地方最快、最生動的方式,對吧?這次踩點吃下來,真的發現好多驚喜,當然也有幾樣...嗯,跟想像不太一樣(苦笑),迫不及待要跟你分享這份用胃袋換來的真實心得!
目錄
沙爹烤肉串 (Sate Lilit)
先從香氣最勾人的開始!Sate Lilit,這絕對是我在巴厘島街頭最無法抗拒的誘惑之一。最大特色在哪? 它可不是常見的竹籤串肉哦!在地人聰明地利用檸檬草莖當作天然的「竹籤」,這招太絕了。想想看,一邊吃肉,一邊能咬到檸檬草散發的清新香氣,整個層次就拉開了。肉的部分,傳統是用新鮮絞碎的魚肉(常見旗魚或鮪魚)或是雞肉,加入一堆祕密武器:椰絲(kelapa parut)、香茅、薑黃、高良薑、紅蔥頭、蝦醬(terasi)…等等辛香料,在石臼裡搗啊搗,讓香料徹底融入肉末中。這樣捏成團裹上檸檬草莖去炭烤,烤到外表帶點微焦、香氣四溢,沾上濃郁微辣的花生醬或是番茄辣椒醬(sambal matah),一口咬下去!魚肉的鮮甜、椰絲的顆粒感、香料的複雜香氣在嘴裡爆開,超級滿足。提醒一下,有的店家魚肉比例高,吃起來偏軟綿;雞肉版則口感比較紮實。我自己偏愛魚肉版的鮮美滑順感,但不管哪種,那股獨特的檸檬草香氣是靈魂所在,沒試過檸檬草沙爹,別說你懂巴厘島沙爹!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Warung Babi Guling Pak Malen (雖然店名是烤乳豬,但沙爹也出名!)地址: Jl. Raya Kerobokan No.315, Kerobokan, Kec. Kuta Utara, Kabupaten Badung (庫塔區,離水明漾不遠)
- 推薦店家: Warung Sate Plecing Arjuna (烏布區評價不錯的在地小店)地址: Jl. Raya Sanggingan No.88, Kedewatan, Kec. Ubud, Kabupaten Gianyar
- 必點菜單: 直接點 Sate Lilit Ikan (魚肉沙爹) 或 Sate Lilit Ayam (雞肉沙爹),通常是按串賣(建議一次點個5-10串才過癮),務必搭配花生醬和sambal matah試試看。
蕉葉烤魚 (Pepes Ikan)
如果你愛食材的原味和香料堆疊出的深度,Pepes Ikan一定要試。這道菜精髓在於「包」與「蒸烤」。通常是選用肉質細緻的海魚片(像是石斑魚片或鯛魚片),抹上用薑黃、高良薑、香茅、辣椒、蝦醬、紅蔥頭、蒜頭等打成的香料糊(Basa Gede),再鋪上新鮮的香蘭葉(daun pandan)增添獨特香氣,最後用香蕉葉緊緊包裹起來。怎麼煮?傳統是用炭火慢慢烤,或是蒸熟。重點就在這個「蒸烤」過程,香蕉葉的清香和水分被牢牢鎖住,慢慢滲透到魚肉和香料裡,讓魚肉超級鮮嫩多汁,同時所有香料的香氣溫和地融合在一起,不會過於嗆辣搶戲。打開蕉葉瞬間,那股混合著蕉葉香、香料香和魚鮮味的熱氣撲面而來,視覺和嗅覺都是享受。吃起來是溫潤、層次豐富的香料味,帶著點南洋獨有的香氣(就是香蘭葉的功勞),魚肉嫩得像豆腐!跟泰國的辛辣奔放不同,巴厘島的Pepes走的是溫和深邃路線,適合喜歡細細品味的吃貨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Warung Mak Beng (沙努爾區傳奇老店,專賣鮮魚湯和烤魚,Pepes是招牌之一)地址: Jl. Hang Tuah No.45, Sanur Kaja, Denpasar Selatan, Kota Denpasar
- 推薦店家: Warung Nasi Ayam Kedewatan Ibu Mangku (烏布知名綜合小吃攤,Pepes做得地道)地址: Jalan Raya Kedewatan, Ubud, Gianyar
- 必點菜單: Pepes Ikan。Warung Mak Beng通常是套餐形式配鮮魚湯;其他店家可能單點。記得詢問當天用的是什麼魚。

巴厘島風味烤乳豬 (Babi Guling)
講到巴厘島重量級美食,怎能不提Babi Guling?這可是島上的盛宴主角!我覺得它有點像台灣的辦桌主菜升級版。做法超級搞剛:選一隻小乳豬,從肚子裡塞滿由薑黃、高良薑、香茅、辣椒、蝦醬、蒜頭、紅蔥頭等數十種香料混合而成的香料糊(Urab),再用椰子殼當燃料,整隻架在火上慢火旋轉燒烤數小時。烤的過程要不斷塗抹混合了香料和豬油的醬汁。烤好的乳豬,皮脆得像餅乾一樣,喀滋作響,皮下脂肪的香氣直衝腦門;肉則是香嫩多汁,每一絲纖維都吸飽了香料的精華,那個香料的複雜度和深度,絕對不是一般烤肉能比的!重點來了,這道菜的精華其實在於那些「配角」!店家一定會搭配好幾樣小菜:香辣醬(sambal)、血腸(urutan)、蔬菜沙拉(lawar – 常見的有豆子、椰子、長豆等混合香料版)、炸豬皮、米飯。一定要把所有東西混在一起吃! 脆皮的油脂香、嫩肉的香料味、sambal的辣勁、lawar的清爽、血腸的獨特口感、炸豬皮的酥脆…在嘴裡交織成一首交響曲,超豐富超滿足!不過老實說,名店排隊人潮真的很可怕,而且有些店家烤得過柴或是香料味不夠平衡,很吃運氣。 我後來發現反而不太知名、在地人排隊的小攤,有時更能吃到驚喜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Ibu Oka Babi Guling (烏布皇宮旁觀光客聖地,名氣超大)地址: Jl. Tegal Sari No.2, Ubud, Kecamatan Ubud, Kabupaten Gianyar (還有其他分店)
- 推薦店家: Babi Guling Chandra (登巴薩區在地人強推)地址: Jl. Tukad Pakerisan No.12, Renon, Denpasar Selatan, Kota Denpasar
- 必點菜單: Spesial Paket (特餐) 或 Nasi Babi Guling。通常會包含脆皮、瘦肉、血腸、lawar、蔬菜、sambal等。建議避開尖峰用餐時段,否則排到天荒地老...
香料炸雞 (Ayam Betutu)
這道Ayam Betutu,堪稱是巴厘島版的「功夫菜」,而且它超級不上相!看起來就是烏漆嘛黑一坨,但吃過就懂它的魔力。主角是全雞(也有鴨肉版Bebek Betutu),但重點在於那厚厚包裹著它的香料醬。這醬料基底叫做Base Genep,是巴厘島香料糊的終極版,用了薑黃、高良薑、香茅、石栗(kemiri)、蝦醬、辣椒、紅蔥頭、蒜頭、胡椒、肉桂、丁香...琳瑯滿目一大堆香料,在石臼裡細細搗碎研磨成濃稠糊狀。把整隻雞塗抹厚厚一層這種香料醬,然後用香蕉葉層層包裹起來,傳統做法是埋在炭火餘燼裡慢烤或悶煮長達6-12小時以上!現代有些店家改用蒸再烤。漫長的等待後,拆開蕉葉,香料完全滲透到雞肉纖維最裡面,雞肉軟爛到骨肉輕易分離,入口即化毫不誇張。每一口都充滿了深沉、複雜、濃郁的香料風味,帶著點辛香料的溫暖和微辣。說實話,第一次吃時我有點嚇到,那個香料味真的太濃太集中了,有點像在吃「香料糊本人」包裹著雞肉,需要點時間適應。 但配著白飯吃,慢慢就吃出它的韻味,感覺很補(心理上)。這絕對不是清爽路線,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天堂! 我後來發現點半隻雞比較剛好,整隻吃到後面真的有點辛苦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Betutu Khas Gilimanuk (登巴薩區老字號,味道傳統)地址: Jl. Tukad Badung No.5, Dauh Puri Klod, Denpasar Bar., Kota Denpasar
- 推薦店家: Warung Babi Guling Men Lari (在沙努爾附近,Ayam Betutu評價很好)地址: Jl. Bypass Ngurah Rai No.548, Sanur Kauh, Denpasar Selatan, Kota Denpasar
- 必點菜單: Ayam Betutu Utuh (整隻) 或 Setengah Ayam Betutu (半隻)。務必搭配白飯和簡單的蔬菜湯解膩。

雜拌蔬菜沙拉 (Lawar)
在巴厘島吃飯,尤其是點烤乳豬飯(Nasi Babi Guling)或拼盤飯(Nasi Campur),旁邊那一小坨顏色豐富的「菜」常常就是Lawar。可別小看它!這可是巴厘島餐桌上的百變綠葉,幾乎每餐必備。Lawar的基本概念就是把切得細細碎碎的蔬菜(最常用的是四季豆/長豆,也有用豆芽、椰子肉絲、木瓜絲、甚至南瓜花的),加上大量的香料糊(basa genep)、蒜末、紅蔥頭末、辣椒、香茅、薑黃粉、蝦醬(terasi),還有一個靈魂角色—新鮮的雞血或豬血!對,你沒看錯。傳統作法是在拌炒過程中加入新鮮血液,讓它凝固成細小的顆粒,不僅增添獨特的風味,也讓整道菜呈現微微濕潤、帶點深色的質感。講到這,我知道很多人眉頭皺起來了... 我自己第一次夾起來看到裡面紅紅黑黑的小點點時也掙扎了一下。但鼓起勇氣嘗試後,發現其實吃不太出血腥味,血液主要提供一種難以形容的濃郁鹹鮮味(Umami)和綿密口感,跟濃郁的香料味融合在一起。當然,現在很多觀光區的店家會提供「無血版」(Lawar Putih),用椰奶代替血,味道比較清爽溫和,不敢嘗試血版的可以選這個。 Lawar的口感很豐富,脆的蔬菜、顆粒感的香料、綿密的血塊(或椰絲),味道則是鹹、香、辣、鮮的綜合體,超級下飯!我覺得它能平衡巴厘島其他重口味肉類,是聰明又美味的傳統配菜智慧。
實用資訊
- Lawar無所不在! 幾乎所有提供Nasi Campur(巴厘島拼盤飯)或Nasi Babi Guling(烤乳豬飯)的Warung(小吃店)都會附上一小份當配菜。
- 推薦店家: 只要看到當地人多的Warung Nasi Campur都可以試試。例如烏布的 Warung Nasi Campur Men Weti (地址:Jl. Suweta, Ubud – 靠近市場) 或登巴薩的 Warung Wardani (地址:Jl. Yudistira No.2, Denpasar)。
- 必點方式: 直接點 Nasi Campur 或 Nasi Babi Guling,Lawar都會附在盤中。點餐時可以禮貌詢問店家是否有Lawar Putih (無血版) 或說明不要血 (No blood, please),店家通常都能調整。
綜合拼盤飯 (Nasi Campur Bali)
這簡直是選擇障礙症患者的福音,也是快速體驗巴厘島家常味的絕佳方式!Nasi Campur Bali,直譯就是「巴厘島混合飯」。想像一下:一大盤熱騰騰的白飯當基底,周圍擺上琳瑯滿目、五到十幾種不等的配菜,像是開自助餐一樣。重點就在於這個「混合」(Campur),每一家Warung (小吃店) 都有自己的獨門組合和風味。配菜通常會包含:
- 一種主蛋白質: 可能是烤雞(Ayam Bakar)、香料炸雞(Ayam Goreng)、紅燒肉(Babi Kecap)、小魚乾、甚至是炸豆腐或天貝(Tempe)。
- 蔬菜類: 炒青菜(Tumis Sayur)、剛剛介紹過的雜拌蔬菜沙拉(Lawar)。
- 蛋類: 常見滷蛋(Telor Bumbu) 或香料煎蛋(Telor Mata Sapi)。
- 豆製品: 炸豆腐(Tahu Goreng) 或炸天貝(Tempe Goreng),沾點甜甜鹹鹹的醬油。
- 香脆點綴: 炸蝦餅(Kerupuk) 或炸豬皮(Rampe Crispy)。
- 靈魂醬料: 至少一到兩種Sambal辣醬(可能是Sambal Matah、Sambal Terasi等)。
美妙之處在於:價格實惠,一次就能嚐到多種地道小菜! 坐在簡陋的塑膠凳上,看著老闆娘熟練地從面前十幾個菜盆裡夾取配菜堆滿你的盤子,感覺特別有在地生活感。每一口飯搭配不同的配菜,味道組合千變萬化。不過,衛生的確是個考量點! 這些配菜常常擺在外面,蒼蠅難免(尤其在非冷氣店鋪)。我自己秉持「人多隨俗,挑人多的店」原則,目前腸胃還撐得住...味道上,某次在庫塔巷子裡隨意挑一家,主菜的香料炸雞乾到像在啃木屑,但配菜的炒空心菜和辣醬卻意外好吃,整個心情很複雜。
實用資訊
- 無處不在的平民美食! 從早到晚,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賣Nasi Campur的小店或路邊攤。
- 推薦店家: Warung Wardani (登巴薩區,菜色豐富,當地人愛店)地址: Jl. Yudistira No.2, Dauh Puri Klod, Denpasar Bar., Kota Denpasar
- 推薦店家: Warung Nasi Campur Men Weti (烏布市場旁,選擇多,觀光客也愛)地址: Jl. Suweta, Ubud, Kecamatan Ubud, Kabupaten Gianyar (就在烏布皇宮附近巷弄)
- 必點方式: 直接跟老闆說 "Nasi Campur Satu" (一份混合飯)。可以指著想多要的菜色請老闆多給一點(通常加一點點錢)。重點是記得淋上他們搭配的Sambal辣醬,這是精華!

椰漿燉蔬菜 (Sayur Urab)
在吃了滿滿肉類和重口味香料後,Sayur Urab對我來說就像一股清流!它是巴厘島非常經典的蔬菜料理,屬於涼拌菜系。主要靈魂是新鮮的嫩菠菜葉(有時會混入豆芽、四季豆、長豆),汆燙後瀝乾。接著主角登場:金黃色的椰絲(kelapa parut sangrai)。這個椰絲可講究了,要先炒過,炒的時候加入香料糊(basa genep)、蝦醬(terasi)、紅蔥頭、蒜末、辣椒、香茅、青檸葉等等一起拌炒到香氣撲鼻。把炒得香噴噴的調味椰絲跟燙好的蔬菜溫柔地拌勻,讓每一片菜葉都裹上金黃的椰絲香料碎。最後擠上點新鮮青檸汁增添清爽感。吃起來是什麼感覺? 蔬菜本身的清脆和微甜是基底,炒過的椰絲提供迷人的堅果香氣和顆粒口感,複雜的香料帶來鹹、香、微辣的風味層次,青檸汁則完美提味,達到清爽解膩的平衡。這道菜讓我驚豔的是,明明用了蝦醬和香料糊這些重口味元素,整體卻如此清爽和諧! 它常作為Lawar的「清爽版」替代品,或是Nasi Campur裡的重要綠色配菜。絕對是巴厘島重口味餐桌上,不可缺少的平衡點。 有時候在市場看到一大盆金黃翠綠的Urab,都覺得賞心悅目,胃口自然就開了。
實用資訊
- 常見配菜: 通常在賣Nasi Campur或Nasi Babi Guling的Warung裡都能找到它作為配菜之一。
- 推薦店家: Warung Babi Guling Ibu Oka (烏布店) – 他們的拼盤裡通常有Urab當配菜。地址: Jl. Tegal Sari No.2, Ubud.
- 推薦店家: Pasar Ubud (烏布傳統市場): 市場裡許多賣熟食的攤位都有賣Sayur Urab,可以買一小盒當點心或配菜。地址: Jl. Raya Ubud Main Road.
- 必點方式: 在Warung點Nasi Campur時一定會包含各種配菜,Urab通常都在其中。如果想單點,可以問 "Ada Sayur Urab?" (有蔬菜Urab嗎?)。
印尼燉香蕉 (Bi Bungkus)
這個甜點的名字「Bi Bungkus」直譯就是「包裹著的Bi」,那「Bi」是什麼?其實就是芭蕉(Pisang)!這是一種需要花時間「燉」出來的療癒系甜點。做法是選用口感較硬實、帶點微酸的芭蕉(通常是Pisang Kepok或Pisang Tanduk),去皮後切大塊。接著把它們放入鍋中,加入大量的椰奶(santan)、棕櫚糖(gula jawa)或椰子糖、一點鹽巴、幾片香蘭葉(daun pandan)增添香氣,有時還會加點肉桂棒。然後用小火慢慢燉煮,煮到芭蕉塊變得軟糯透明,幾乎入口即化,同時椰奶也變得濃稠,充滿了芭蕉的香甜和香蘭葉的獨特芬芳。煮好的Bi Bungkus通常是整鍋熱騰騰地賣,盛碗時可能會再撒上一點新鮮磨碎的椰絲。吃起來是什麼感覺? 芭蕉肉燉到軟綿綿、甜滋滋的,完全吸收了香濃的椰奶和棕櫚糖的焦糖香氣,香蘭葉則賦予它一種難以言喻的清新後韻。口感溫潤、香甜濃郁,但又不會死甜,帶著點熱帶香料的溫暖感(若有加肉桂的話)。特別推薦在天氣微涼的晚上,或是在冷氣房裡待久了,來上一碗熱熱的Bi Bungkus,整個人都會被療癒! 它不像西式甜點那麼華麗,就是一種簡單、溫暖、充滿椰香的古早味。不過提醒嗜甜者,有些店家煮得偏甜,怕甜的人可以點之前問問看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Babi Guling Chandra (登巴薩區,他們的甜品櫃常備有)地址: Jl. Tukad Pakerisan No.12, Renon, Denpasar.
- 推薦店家: 夜市或傳統市場攤位: 許多晚上的當地夜市(Pasar Malam)或是傳統市場熟食區(如登巴薩的Pasar Badung或沙努爾的Pasar Sindhu清晨時段),常有阿婆賣現煮的Bi Bungkus,用小碗或塑膠袋裝著。
- 推薦店家: Warung Mak Beng (沙努爾區) – 飯後點心也有提供。地址: Jl. Hang Tuah No.45, Sanur.
- 必點菜單: 直接說 "Bi Bungkus Satu" (一份燉香蕉)。通常是熱食,用小碗盛裝。

傳統米蛋糕 (Jaja Bali)
想在巴厘島找點不一樣的甜食體驗?那一定要睜大眼睛找找色彩繽紛的Jaja Bali!這不是單一一種甜點,而是巴厘島傳統米製點心的統稱,種類多到讓人眼花撩亂,通常用糯米或秈米製成,結合椰漿、椰絲、棕櫚糖這些熱帶元素,再點綴上天然植物色素(像蝶豆花藍、班蘭葉綠、薑黃黃)。它們常常出現在廟宇祭典(Piodalan)、婚禮等傳統場合的供桌上,繽紛美麗。常見的有:
- Jaja Klepon: 綠色糯米糰(香蘭汁染色),包入液態棕櫚糖餡,外面滾上白色椰絲。一口咬下會「爆漿」!
- Jaja Laklak: 小小圓形鬆餅,用米粉、椰漿、香蘭汁做成,口感綿密偏濕潤,常撒上碎椰子糖。
- Jaja Batun Bedil: 長條形,用米粉搓成條蒸熟,沾濃郁的棕櫚糖椰奶醬吃。
- Jaja Uli: 蒸糯米糕,通常做成雙色(白與粉紅/紫),夾著甜椰絲餡。
- Jaja Begina: 用椰絲、棕櫚糖、糯米粉混合蒸成的彩色菱形小方塊。
這些點心共通點是:甜!而且口感偏Q、軟、糯或濕潤。 買一小盒綜合的,就能嚐到多種不同風味和口感。視覺效果絕對滿分,像藝術品一樣。但說真的,口味上不一定每個人都愛,尤其像Batun Bedil那種沾超甜糖漿的,吃一個就很夠了,試試看當地特色是不錯。 我最喜歡Klepon的爆漿驚喜感!
實用資訊
- 哪裡買? 傳統市場(Pasar Tradisional)最集中! 強推 烏布市場(Pasar Ubud) 靠外圍的熟食點心區,或 登巴薩巴東市場(Pasar Badung) 樓上熟食區。早上時段最齊全。
- 店家攤位: 找那種擺滿一堆顏色鮮豔、小塊小塊點心的攤位就對了!通常是用透明塑膠盒或香蕉葉襯底裝著賣。
- 推薦市場:
- Pasar Ubud: Jl. Raya Ubud, Ubud.
- Pasar Badung: Jl. Gajah Mada, Denpasar.
- Pasar Sindhu Sanur: Jl. Pantai Sindhu, Sanur (早上較多)。
- 必點方式: 直接指著想要的點心說數量(例如 "Klepon, satu" 一個Klepon,或 "Campur, lima ribu" 混合的,五千盾一盒)。建議少量多樣嘗試。
香蕉葉烤米糕 (Lak Lak)
最後介紹這個小巧可愛的點心:Lak Lak!它其實也是Jaja Bali家族的一員,但因為造型和吃法特別獨立出來講。簡單來說,它就是巴厘島版的迷你小鬆餅。用米粉混合濃濃的椰漿、香蘭葉汁(賦予它天然的淺綠色和香氣)、一點鹽和糖調成的麵糊,倒在特製的小圓凹槽鑄鐵鍋上烤熟。烤好的Lak Lak,邊緣微焦帶點脆脆口感,中間則是柔軟濕潤又有彈性,散發著椰香和淡淡的香蘭葉清香。重點來了!吃之前,一定要淋上靈魂醬汁:液態的棕櫚糖漿,再撒上大量新鮮的白椰絲。吃的時候通常是趁熱用手拿起來,小小一個一口塞進嘴裡! 感受那溫暖軟Q的米糕體、焦糖香濃郁的棕櫚糖漿、以及新鮮椰絲的顆粒感和清香,在嘴裡交融。甜度適中,香氣迷人,口感豐富,是很容易讓人一個接一個的小點心。尤其適合當逛街時的零嘴,或是下午茶解饞。我覺得它比很多Jaja Bali更容易被接受。 常在市場或小吃攤旁邊看到阿婆現場製作,看著麵糊倒進模具裡發出滋滋聲,然後翻面變成可愛的小圓餅,過程也很有趣!
實用資訊
- 哪裡買? 傳統市場熟食區、路邊攤、有些Warung門口。 烏布市場、沙努爾海灘邊傍晚偶有小販推車賣。
- 推薦地點: 烏布市場(Pasar Ubud) 靠Jl. Raya Ubud那一側的門口附近攤位,常有阿婆現做現賣。
- 推薦地點: 登巴薩巴東市場(Pasar Badung) 二樓熟食區。
- 必點方式: 直接問 "Lak Lak?" 通常是論串或論份賣(例如一串5個或10個)。一定要確認她會淋上棕櫚糖漿和撒椰絲!

巴厘島小吃美味秘訣與小提醒
吃了這麼多輪,有些小心得不得不嘮叨一下:
- 衛生態度要務實: 路邊攤、市場美食是精髓,但也代表蒼蠅、悶熱、簡陋是日常。別期望米其林環境。觀察重點: 當地人多不多?食材看起來是否相對新鮮?油鍋是否清澈?老闆處理食物有沒有基本衛生習慣(至少不會邊收錢邊抓食物)?腸胃敏感者,隨身帶腸胃藥是常識。
- 辣醬(Sambal)是靈魂! 巴厘島人吃什麼幾乎都要配Sambal。種類超多:Sambal Matah (生辣椒紅蔥頭香茅)、Sambal Terasi (蝦醬辣醬)、Sambal Embe (用炸過的紅蔥頭大蒜)...敢吃辣的一定要試試看,這是提升風味的關鍵!不敢吃辣?記得說 "No spicy, please" (Tidak pedas)。
- 勇敢指點溝通法: 語言不通?沒關係!看到想吃但不知道名字的,大方地指著它,問 "Ini apa?" (這是什麼?) 或 "Berapa?" (多少錢?)。搭配微笑和手勢,通常都能搞定。點Nasi Campur時,指著想多要的菜色說 "Tambah ini" (加這個),老闆就懂了。
- 隨身帶小鈔零錢: 小吃攤通常只收現金,而且太鈔常常找不開。多準備一些 10,000、5,000、2,000、1,000 印尼盾的紙鈔和硬幣會很方便。
巴厘島美食Q&A
Q1:我是素食者(Vegetarian/Vegan),巴厘島小吃容易找到選擇嗎?
A: 在巴厘島吃素算方便的!尤其 烏布(Ubud) ,滿街都是素食友善餐廳甚至純素店(Vegan)。小吃部分,重點避開明顯有肉或蝦醬(Terasi)的品項。推薦選擇:
- Nasi Campur: 專門找素食的Warung或請老闆只夾蔬菜、豆腐(Tahu)、天貝(Tempe)、蛋類、蔬菜沙拉(Lawar Putih - 無血版)、Sayur Urab 這類。
- Gado-Gado: 印尼蔬菜沙拉配花生醬(確認醬料不含蝦醬)。
- 純素Jaja Bali: 很多傳統米糕點心(Jaja Bali) 本身是純素的(用米粉、椰糖、椰絲、植物色素),購買前確認一下。
- Tahu/Tempe Goreng: 炸豆腐或炸天貝。關鍵字: Vegetarian/Vegan, Tidak pakai daging/telur/terasi? (不用肉/蛋/蝦醬?)
烏布選擇最多最明確!
Q2:巴厘島小吃會不會很辣?不敢吃辣怎麼辦?
A: 辣度其實可以調整! 巴厘島很多食物的基底香料糊(Basa Gede/Genep)本身帶點辛香,但不一定很辣。主要的「辣」來源是額外加的Sambal辣醬。
- 點餐時明確說: "Tidak pedas" (不辣) 或 "Pedas sedikit saja" (一點點辣就好)。特別是點Nasi Campur時,請老闆 "Sambal dipisah" (辣醬分開放)。
- 慎選Sambal: 像Sambal Matah通常辣度較低香氣足;Sambal Terasi就可能比較辣。先沾一點點試試看。
- 有些菜式本身辣度低: 如Pepes Ikan (看店家)、Sayur Urab、Jaja Bali甜點、Lak Lak、Bi Bungkus。避開像是Ayam Betutu這種香料濃縮體(可能帶辛感)。
Q3:哪裡最適合一次品嚐到多種巴厘島傳統小吃?
A: 最推薦兩個地方:
1. 傳統市場熟食區: 首推登巴薩巴東市場(Pasar Badung)二樓熟食區,或烏布市場(Pasar Ubud)外圍靠街的熟食攤位(清晨到中午最豐富)。這裡攤位集中,各種Nasi Campur、Babi Guling套餐、烤魚、湯品、傳統甜點(Jaja Bali, Lak Lak, Bi Bungkus)應有盡有,價格也最實惠。環境熱鬧但較混亂,是深度體驗當地的好地方。
2. 在地人氣Warung: 找評價好、當地人排隊的綜合小吃店,如登巴薩的 Warung Wardani 或烏布的 Warung Nasi Campur Men Weti。點一份Nasi Campur就能吃到店家準備的多種經典配菜(Lawar/Urab、肉類、豆腐蛋、炸物等),有效率地品嚐在地風味組合。
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這個主題,可以參考這篇巴厘岛:行前准备、景点攻略、行程安排与费用全解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