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式素食食譜大全:10道精選料理

泰式素食食譜大全:10道精選料理:熱炒湯品沙拉咖哩主食全攻略

說真的,我這個人沒別的嗜好,就是愛吃、愛煮。以前去泰國玩,簡直像掉進美食天堂,回來後對那些酸辣香的滋味念念不忘。但自從家裡有人決定吃素,我整個頭大!泰國菜不是滿滿魚露就是蝦醬,難道素食者就無緣了嗎?才怪!摸索了好幾年,我發現用點巧思,泰式素食一樣能道地到讓人吮指。今天就來分享我壓箱底的泰式素食食譜大全:10道精選料理,保證連無肉不歡的人都會愛上。 (先說喔,我不是什麼專業大廚,就是個熱愛在廚房搗鼓的家庭煮婦/夫,這些食譜都是實戰經驗,失敗過、調整過,絕對親民好上手!)

泰式經典開胃菜:青木瓜沙拉(ส้มตำ​)

這道根本是泰國菜的靈魂!街頭巷尾都看得到,素食版做得好,清爽勁辣超級開胃。

食譜重點

關鍵在「搗」的動作和醬料平衡。少了魚露的鹹鮮,我用素食魚露(很多超市都有賣)加上檸檬汁的酸和一點棕櫚糖的甜來補足層次。重點是要邊調邊試,找到自己喜歡的黃金比例。

所需食材

主要材料 份量 替代方案/備註
青木瓜 1顆 (中型) 務必選未熟的,刨絲才脆
小番茄 10-15顆 對半切
長豆/四季豆 1把 切段,燙熟或用生的(看喜好)
花生米 2大匙 烤過搗碎
醬料 調和用 靈魂所在
大蒜 2-3瓣 怕辣可減量
辣椒 1-5根 小鳥朝天椒最對味,量力而為!
素食魚露 1.5-2大匙 品牌不同鹹度差異大,先加1匙試
檸檬汁 1.5-2大匙 新鮮現榨為佳
棕櫚糖/二砂 1大匙 中和酸辣,必加

做法步驟

步驟其實簡單,但順序和手感很重要:
1. 搗醬底: 臼裡先放大蒜、辣椒搗碎,出香氣。再加入棕櫚糖搗化(這樣糖才均勻)。
2. 調醬汁: 加入素食魚露、檸檬汁,稍微攪拌一下讓味道融合。這時嘗一下! 酸、辣、鹹、甜要平衡,不夠哪樣就補一點。記得偏重點沒關係,因為等下拌入木瓜會稀釋。
3. 下配料: 放入小番茄、長豆,輕輕搗幾下讓它們裂開吸收醬汁(別搗成泥!)。
4. 拌主角: 加入青木瓜絲,用湯匙或搗杵從下往上翻拌均勻,讓每根絲都裹上醬汁。最後撒上花生碎。
5. 靜置入味: 拌好後放個5-10分鐘再吃,味道會更融合。冰冰的吃超讚!
小提醒:這道要現做現吃,放久了出水就不好吃了。辣度真的別逞強,我第一次做太貪心,辣到狂灌水...

讓人一碗接一碗:泰式綠咖喱(แกงเขียวหวาน)

濃郁的綠咖喱配飯,誰能抗拒?素食版用新鮮蔬菜和植物蛋白吸收醬汁精華,一樣銷魂。

食譜特色

綠咖喱醬自己打當然最香,但台灣買現成的好品牌也不少(注意成分是否含蝦醬/魚露)。椰漿是關鍵,品質差太多!我用過某牌稀得像水,整鍋毀掉(氣死)。推薦找泰國進口、乳脂濃厚的。

所需食材

材料分類 食材 份量/備註
蔬菜類 茄子 (圓茄或長茄) 1-2條,切滾刀塊
竹筍 (罐裝或新鮮煮熟) 1杯,切片
皇帝豆/甜豆 半杯
紅甜椒 半顆,切片
九層塔葉 1把,最後放
蛋白質 板豆腐/炸豆包 1塊,切塊煎/炸過更香
杏鮑菇 2-3根,手撕或切塊
天貝 (可選) 半塊,煎香
醬料基底 風味核心
綠咖喱醬 2-3大匙 (依品牌鹹辣度調整)
椰漿 1罐 (400ml),務必選濃郁款
素食高湯或水 1-1.5杯 (調整濃稠度)
棕櫚糖/二砂 1小匙 (提味)
醬油或素食魚露 1小匙 (增加鹹鮮層次)

做法步驟

綠咖喱好吃的秘訣在炒香醬和椰漿分次加
1. 炒香咖喱醬: 鍋裡放約2大匙椰漿上層濃厚乳脂(別用全罐!),中火加熱到微微冒泡,放入綠咖喱醬翻炒。炒!炒到香味四溢,油稍微分離出來,這步驟超重要,去生味又提香。大概炒個2-3分鐘。
2. 下蛋白質: 放入煎/炸過的豆腐、杏鮑菇、天貝,翻炒均勻裹上醬。
3. 加蔬菜: 放入比較耐煮的茄子、竹筍,炒一下。
4. 注入液體: 倒入剩下的椰漿、素食高湯或水(水量看喜歡的濃稠度,喜歡濃就少加點)。加入棕櫚糖、醬油或素食魚露調味。煮滾後轉中小火,蓋鍋蓋燉煮約10分鐘,讓蔬菜軟化入味。
5. 最後點綴: 加入紅甜椒、皇帝豆/甜豆這些易熟的蔬菜,再煮2-3分鐘。關火,立刻撒入一大把九層塔葉,輕輕拌一下,靠餘溫讓香氣釋放。
我的經驗:蔬菜選擇很自由,看冰箱有啥放啥,但茄子跟竹筍真的很搭綠咖喱。九層塔絕對不能少!少了就沒靈魂了。配飯、配米粉都絕佳。


素食也瘋狂:打拋素肉(ผัด​กระเพรา)

誰說打拋一定要豬肉?用植物肉或菇類一樣能炒出鑊氣十足的下飯神菜!重點是那鹹香辣和滿滿九層塔。

食譜核心

素肉的口感醬汁的風味是關鍵。我用過新豬肉、素絞肉、甚至切碎的杏鮑菇都很棒。醬汁要夠味,素食魚露、醬油、糖比例要調好。

所需食材

主角: 植物絞肉 (如新豬肉、Omnipork) 或 切碎的杏鮑菇/猴頭菇 約200-250克 香氣三寶: 大蒜末 2大匙、紅蔥頭末 1大匙 (可省,但加了更香)、辣椒末 1-2大匙 (隨喜) 調味醬汁: 素食魚露 1.5大匙 (薄鹽)醬油 1大匙 棕櫚糖或砂糖 1小匙 檸檬汁 半顆 (約1大匙,最後加) 靈魂: 新鮮九層塔葉 一大把 (至少1杯鬆鬆的量) 蔬菜: 長豆切小丁 或 小番茄對半切 約半杯 (增加口感) 油: 適量

做法步驟

重點就是大火快炒,鑊氣要足!
1. 熱鍋熱油: 炒鍋或深一點的平底鍋燒熱,放比平常炒菜多一點的油(素肉或菇容易吸油)。
2. 爆香辛料: 放入大蒜末、紅蔥頭末(如果用)、辣椒末,中火爆香到金黃邊緣微焦。
3. 炒散素肉: 放入植物絞肉或菇碎,快速翻炒分散,炒到變色、表面有些焦香感。
4. 下蔬菜: 加入長豆丁或小番茄,翻炒均勻。
5. 熗入醬汁: 將醬油、素食魚露、糖事先混合好,從鍋邊淋入,快速翻炒讓食材吸收醬香。
6. 九層塔登場: 關火!立刻放入九層塔葉,用餘熱快速拌炒均勻,葉子稍微變軟即可。最後淋上檸檬汁,拌一下。
真心話:九層塔的量千萬別省!上次朋友來我家吃,說這個比葷的還涮嘴,直接扒掉兩碗飯。

暖心湯品:泰式酸辣湯(ต้มยำ​)

冬蔭功少了蝦,還能叫泰式酸辣湯嗎?當然可以!用香菇和蔬菜熬出鮮甜,酸辣勁一點不少。這湯感冒時喝,超舒暢!

食譜秘訣

酸和辣的來源是重點。檸檬香茅、南薑、檸檬葉組成的香草包是靈魂。酸味來自檸檬汁(湯滾後熄火再加,才不會苦),辣度靠辣椒。素食版用新鮮香菇或乾香菇提鮮,效果極好。

所需食材

湯底: 素食高湯或水 約1.5公升 香草包: 新鮮檸檬葉 3-4片 (撕開)、檸檬香茅 2根 (拍扁切段)、新鮮南薑 1小塊 (切片) - 裝進滷包袋或直接煮最後撈起 蔬菜: 新鮮香菇/杏鮑菇/秀珍菇 約2杯、小番茄 10顆 (對半切)、草菇或洋菇 半杯 (可選) 調味: 辣椒醬 (如是拉差) 或 新鮮辣椒切段 1-2大匙 素食魚露 2-3大匙 棕櫚糖或砂糖 1小匙 新鮮檸檬汁 2-3大匙 (或更多!) 增香: 香菜末 少許 (裝飾用)

做法步驟

步驟不難,但順序和火候影響風味:
1. 滾湯底: 鍋中加入高湯或水、香草包(檸檬葉、香茅、南薑)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蓋蓋子熬煮約15-20分鐘,讓香草味道釋放。
2. 下菇類: 加入各種菇類和新鮮辣椒(如果用整根),繼續煮約5分鐘,讓菇熟透。
3. 調味: 加入素食魚露、棕櫚糖、辣椒醬(如果用)。試味道! 這時應該是鹹鮮帶點甜和辣底,酸味還沒加。
4. 加番茄: 放入小番茄,煮滾約1分鐘。
5. 關火加酸: 關火! 移除香草包(如果沒用袋子裝)。這時才加入新鮮檸檬汁,快速攪拌均勻。檸檬汁一煮就變苦,切記!
6. 盛盤: 撒上香菜末。
這道湯我失敗過兩次,一次檸檬汁煮太久變苦,一次辣椒醬放太多辣到噴火。記住:檸檬汁關火加,辣度慢慢調!


街頭小吃變身:泰式炒河粉(ผัด​ไทย)

Pad Thai 是我在泰國街頭必吃!素食版精髓在醬汁的酸甜平衡和豐富的蔬菜與豆腐

食譜關鍵

醬汁要用羅望子膏(Tamarind Paste)帶出自然的酸味,搭配棕櫚糖的甜和醬油的鹹。傳統會加蛋,素食可省略或用嫩豆腐代替口感。河粉泡軟的時間要抓好,太爛就糊了。

所需食材

主食: 泰式乾燥寬河粉 (Pad Thai Noodles) 約200克 - 泡溫水至軟(約15-20分,依包裝指示),瀝乾備用 蛋白質: 板豆腐 半塊,切小方塊煎/炸至金黃 蔬菜: 豆芽菜 1-1.5杯、韭菜 1小把切段 (約3公分)、紅蘿蔔絲 少許 (配色用) 調味醬汁: 羅望子膏 2大匙 加 2大匙溫水調開 棕櫚糖 或 二砂 1.5-2大匙 醬油 1大匙 素食魚露 1小匙 (可不加) 水 1-2大匙 (調整濃度) 炒料: 大蒜末 1小匙、紅蔥頭末 1小匙 (可省)、油豆腐乾 或 天貝 切絲 (可選,增加口感) 裝飾: 碎花生 2大匙、辣椒粉 少許、檸檬角

做法步驟

大火快炒,動作要快!
1. 調醬汁: 將醬汁材料(羅望子水、糖、醬油、素食魚露、水)在小碗中混合均勻,糖盡量攪化。
2. 爆香料: 熱鍋下多點油,放入大蒜、紅蔥頭(如果用)爆香。加入油豆腐絲或天貝絲(如果用)炒香。
3. 下河粉與醬: 放入瀝乾的河粉,倒入調好的醬汁。用筷子或夾子快速翻炒,讓每根河粉都裹上醬汁並吸收。如果太乾可加一點點水。
4. 加配料: 河粉炒軟並上色後,加入煎好的豆腐塊、大部分豆芽菜(留一點生豆芽最後放增脆)、韭菜段、紅蘿蔔絲,快速翻炒均勻約1-2分鐘。
5. 起鍋裝盤: 盛盤,撒上碎花生、辣椒粉(隨喜),旁邊放上剩下的生豆芽和檸檬角。吃的時候擠點檸檬汁更清爽!
在家炒Pad Thai很容易黏鍋,我的心得是鍋要夠熱、油要稍微多一點點,河粉泡的時間要準,炒的時候動作要快狠準!

濃郁下飯:黃咖喱燉蔬菜(แกงกะหรี่​)

比起綠咖喱的衝擊,黃咖喱更溫潤醇厚,帶著薑黃和香料的暖香,燉煮馬鈴薯、紅蘿蔔最對味,大人小孩都愛。

食譜重點

黃咖喱醬本身就比較溫和,椰漿的濃郁感很重要。馬鈴薯和紅蘿蔔要燉到軟而不爛,入口即化。素食版用鷹嘴豆或炸過的豆腐增加蛋白質口感。

所需食材

蔬菜: 馬鈴薯 2顆 (切滾刀塊)、紅蘿蔔 1-2根 (切滾刀塊)、洋蔥 1小顆 (切塊)、四季豆 或 甜豆 1把 蛋白質: 鷹嘴豆 (罐裝或煮熟) 1杯 或 炸豆包/板豆腐塊 1杯 醬料基底: 黃咖喱醬 2-3大匙、椰漿 1罐 (400ml)、素食高湯或水 1杯、棕櫚糖或砂糖 1小匙、醬油或素食魚露 1小匙 香料油: 油 1大匙、薑黃粉 半小匙 (可選,增色增香)

做法步驟

做法簡單,時間換美味:
1. 炒香料: 鍋中放油,中小火加熱,放入薑黃粉(如果用)稍微拌炒幾秒出香氣(小心別焦)。
2. 炒醬與蔬菜: 加入黃咖喱醬,炒香約1分鐘。放入洋蔥塊、馬鈴薯塊、紅蘿蔔塊,翻炒均勻裹上醬料。
3. 注入液體: 倒入椰漿、素食高湯或水、棕櫚糖、醬油或素食魚露。攪拌均勻煮滾。
4. 燉煮: 轉小火,蓋上鍋蓋燉煮約15-20分鐘,或直到馬鈴薯和紅蘿蔔變軟(用筷子可輕易插入)。
5. 加入豆類與鮮蔬: 加入鷹嘴豆或炸豆腐/豆包、四季豆/甜豆,再煮約5分鐘。
6. 完成: 試味道調整鹹淡,湯汁應該濃郁裹覆蔬菜。即可上桌。
這道是我家小孩的最愛,溫和濃稠,馬鈴薯吸飽咖喱醬汁超好吃。鷹嘴豆提供很好的口感跟營養。


清爽小點:涼拌酸辣海帶芽(ยำสาหร่าย​)

泰式涼拌海帶芽酸辣開胃,超級適合夏天或當開胃小菜。口感脆脆的,海藻的鮮味搭配泰式醬汁,絕配!

食譜關鍵

乾燥海帶芽泡發時間要控制好,別泡太久失去口感。醬汁的酸辣比例要夠勁,加上香菜、花生碎提香。簡單快速零失敗!

所需食材

主食材: 乾燥海帶芽 約15克 (泡開後會膨脹很多!) 配菜: 小黃瓜絲 半杯、紅蘿蔔細絲 少許、小番茄 5-6顆 (對半切或四分之一切) 醬汁: 新鮮檸檬汁 2大匙 素食魚露 1.5大匙 棕櫚糖或砂糖 1小匙 蒜末 1小匙 辣椒末 1小匙 (隨喜) 提香: 碎花生 1大匙、香菜末 1大匙

做法步驟

五分鐘上菜!
1. 泡海帶芽: 乾燥海帶芽放入大量冷開水中浸泡約5分鐘(時間勿過長!),泡開後瀝乾水分,用冷開水沖洗一下去除多餘鹽分(如果很鹹的話),擠乾備用。
2. 調醬汁: 將醬汁材料(檸檬汁、素食魚露、糖、蒜末、辣椒末)在小碗中混合攪勻至糖溶化。
3. 拌合: 將擠乾的海帶芽、小黃瓜絲、紅蘿蔔絲、小番茄放入大碗中。淋上調好的醬汁。
4. 抓拌入味: 用手或筷子輕輕抓拌均勻,讓所有食材都沾到醬汁。
5. 盛盤裝飾: 盛盤,撒上碎花生和香菜末即可。
這道真的是炎熱天氣救星!冰涼酸辣超開胃。泡海帶芽時間最重要,泡太久變軟爛就不好吃了。

香氣襲人:烤糯米飯佐芒果(ข้าวเหนียวมะม่วง​)

經典泰式甜點!香濃椰奶煮過的糯米飯,配上熟成香甜的芒果,撒上脆脆的綠豆仁,完美句點。

食譜重點

糯米要用泰國長糯米,口感才對。椰奶糖漿的濃度和甜度要適中,不能太稀。芒果一定要選香氣足、熟度夠的愛文或金煌(在欉紅最好!)。蒸糯米比煮飯麻煩一點點,但值得。

所需食材

糯米飯: 泰國長糯米 1杯 (量米杯)、水 (浸泡用)、椰漿 3/4杯、鹽 1/4小匙、棕櫚糖或砂糖 2-3大匙、香蘭葉 1-2片 (打結,可增香,可省略) 配料: 成熟芒果 1-2顆 (去皮切厚片)、烤香綠豆仁 (หรือถั่วเขียว) 適量 (超市有賣現成的)

做法步驟

糯米需要時間準備:
1. 泡糯米: 長糯米洗淨,加入足夠的冷水浸泡至少4小時,最好隔夜(這是Q彈關鍵!)。
2. 蒸糯米: 瀝乾泡好的糯米。蒸籠鋪上濕紗布或烘焙紙,鋪上糯米,用手指戳幾個洞幫助透氣。大火蒸約25-30分鐘,直到糯米完全熟透(嘗嘗看)。
3. 煮椰奶糖漿: 蒸糯米時,小鍋倒入椰漿、鹽、糖、香蘭葉(如果用)。小火加熱,不停攪拌直到糖融化且椰漿微滾即可,切勿大滾!關火備用。
4. 混合糯米與糖漿: 趁熱!將蒸好的糯米倒入一個大碗中。少量多次地倒入熱的椰奶糖漿(記得取出香蘭葉)。用飯匙或筷子輕輕拌勻翻鬆,讓糯米均勻吸收椰漿。蓋上蓋子或錫箔紙,燜約10-15分鐘讓糯米吸收風味並變得更軟糯。
5. 組合: 將溫熱或放涼的椰香糯米飯盛入小碗壓緊(或用模具塑形),倒扣在盤子上。旁邊擺上切好的芒果片,撒上烤香的綠豆仁。
這道甜點要成功,糯米泡夠時間是關鍵!我有次偷懶只泡兩小時,蒸出來口感偏硬。芒果季節做這個,幸福感爆棚。


香料炸物:素魚餅(ทอดมัน)

泰式炸物怎麼能少了它?素食版用豆腐和豆薯(涼薯)模擬魚漿口感,加上滿滿紅咖喱醬和檸檬葉香氣,沾酸辣醬超讚。

食譜核心

質地和風味是重點。豆薯提供脆甜口感,豆腐提供基底。紅咖喱醬、切碎的檸檬葉、長豆是靈魂。需要一點點耐心混合塑形。

所需食材

主要材料: 板豆腐 半塊 (約150克),壓乾水分 豆薯 (涼薯) 約100克,削皮切小丁或細絲 長豆 2-3根,切細末 調味料: 泰式紅咖喱醬 1大匙 (素食) 新鮮檸檬葉 3-4片 (去硬梗切極細絲) 素食魚露 1大匙 糖 1小匙 麵粉 或 樹薯粉 2-3大匙 (幫助黏合) 沾醬: 是拉差辣椒醬 或 素泰式甜雞醬 小黃瓜末 (可選)

做法步驟

有點費工但值得:
1. 處理豆腐: 板豆腐用重物壓約15-20分鐘,徹底去除水分(水分太多會難塑形),壓乾後放入大碗中搗碎。
2. 混合材料: 將豆薯丁/絲、長豆末、紅咖喱醬、切碎的檸檬葉絲、素食魚露、糖加入搗碎的豆腐中。
3. 調整濕度: 慢慢加入麵粉或樹薯粉,用手或筷子攪拌均勻,直到混合物可以成團不散開(如果太濕再加點粉,太乾不易黏合可加一點點水或椰漿)。
4. 塑形: 手掌沾點水防沾黏,取適量混合物捏成小圓餅狀(厚度約1-1.5公分)。
5. 油炸: 鍋中放適量油,中火加熱至約160-170度(丟一小塊進去會快速浮起)。放入素魚餅,炸至兩面金黃酥脆(約3-5分鐘)。撈起瀝油。
6. 享用: 搭配喜歡的沾醬(如是拉差或甜雞醬),可撒點小黃瓜末。


坦白說,這道是我食譜裡比較費時的,因為要壓豆腐、切料、塑形、油炸。但炸好的那一瞬間,整個廚房瀰漫的檸檬葉和咖喱香氣,絕對值得!外酥內軟,口感超棒。

Q&A:關於泰式素食,你可能想問...

問題1:泰式素食最大的特色是什麼?
我覺得是強烈鮮明的風味!善用酸(檸檬汁、羅望子)、辣(新鮮辣椒、辣椒醬)、鹹鮮(素食魚露、醬油)、甜(棕櫚糖)、香(香茅、南薑、檸檬葉、九層塔、香菜)的平衡。就算沒有魚露蝦醬,透過新鮮香料和正確的調味料(素食魚露),還是能做出非常道地的感覺。而且大量運用新鮮蔬菜、菇類、豆腐豆製品,一點也不單調。

問題2:做泰式素食一定要買很多特殊醬料嗎?最核心的幾樣是什麼?
剛開始我也覺得醬料很複雜。但其實核心醬料就幾樣: 咖喱醬: 綠的、紅的、黃的,買現成罐裝素食版很方便(注意成分!)。是基底關鍵。 素食魚露: 這是替代傳統魚露不可或缺的鹹鮮來源,很多超市或東南亞食品店有賣。 椰漿: 做咖喱、甜點必備,選乳脂含量高的。 羅望子膏: 做Pad Thai、一些涼拌醬需要它的天然酸味。 棕櫚糖: 特殊的焦糖香氣,是調和酸辣鹹的關鍵甜味來源,二砂勉強可替但不夠傳統。 有了這些,加上台灣容易買到的檸檬葉、香茅、南薑、新鮮辣椒、九層塔(這些在部分超市或花市、傳統市場能找到新鮮的),就能做出非常多元的泰式素食食譜大全:10道精選料理了!其他像香蘭葉、綠豆仁算是甜點才需要。

問題3:怎麼讓素食的泰式咖喱更濃郁好吃?
我的幾個秘訣:
1. 椰漿品質要好! 買過稀的就知道差多少。
2. 咖喱醬要先炒香: 用少許油或椰漿脂肪炒過,炒到香氣出來、油稍微分離,這步絕對不能省。
3. 善用菇類的鮮味: 新鮮香菇、乾香菇泡發的水(當高湯)、杏鮑菇都很棒。
4. 適量添加植物蛋白: 炸過的豆腐、豆包、天貝吸飽湯汁後超好吃。
5. 不要吝嗇新鮮香料: 九層塔、香茅、檸檬葉最後放,香氣才會足。
6. 耐心燉煮: 讓蔬菜和醬汁融合。
希望這份泰式素食食譜大全:10道精選料理,能讓你的餐桌也飄散迷人的泰國風味!動手試試看吧!有什麼問題也歡迎交流討論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泰式素食 - 探索泰國香料文化與正宗烹調技巧
  • 泰式素食醬料使用指南(台灣素食協會出版)
  • 曼谷米其林推薦素食餐廳名單(2023年版)
  • 東南亞香料植物栽培手冊
  • 台北泰式素食餐廳實測評比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